2022年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求真務實、鼓舞人心、催人奮進。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李順德研究員、李菊丹副研究員受邀就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創新和知識產權的內容進行解讀。
報告摘要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
專家解讀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李順德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非常重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大力推動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知識產權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提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我國經濟競爭力的最大激勵?!?/span>2021年3月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首次在國家五年規劃中以專節的形式作出有關知識產權保護運用的規劃。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值得關注。知識產權制度是激勵創新、保護創新的制度,也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法律保障。創新科技成果必須通過實際運用轉化為生產力,才能具有社會價值和市場價值,要想實現這一轉化,必須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和運用,必須深化產學研用結合,為全力推進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提供內生動力。
報告摘要
加快推進種業振興,加強農業科技攻關和推廣應用,提高農機裝備水平。
專家解讀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李菊丹
建立激勵和保護原始創新的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創新驅動種業發展,是我國糧食安全和用種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快推進種業振興的關鍵,在于貫徹落實新修改的種子法內容。需要盡快制定系列配套的法律規則,加快完善實質性派生品種DNA指紋數據庫,開發和建立收獲物的DNA鑒定技術標準,為實施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品種權保護范圍從繁殖材料延伸至收獲物提供技術支持。植物新品種權保護范圍層次多、環節多,在具體實施中應通過合法來源抗辯和權利用盡規則的適用。加快新一代數字技術和生物技術的深度融合,統籌構建集育種創新科研、育種專業化服務、育種創新成果轉化和育種創新成果糾紛解決于一體的種業創新服務平臺,加快完善現代種業全產業鏈。此外,還要強化農業科技自立自強、技術自主可控,不斷加強農業科技攻關和技術推廣,提高我國農機裝備科技研發和應用推廣水平,實現創新驅動發展,促進我國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向專業化、精細化、標準化、規?;l展,助力我國農業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