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甦,遼寧大連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F任《法學研究》主編,法學所國際法所職稱評審委員會主任,法學系主任。
1976年12月至1980年12月,在東北地區服兵役;復員后在大連市搪瓷總廠當工人。1981年進入遼寧大學法律系學習,于1985年獲得法學學士學位;1985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習,于1988年獲得法學碩士學位。1988年8月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從事民商法研究,曾任商法經濟法室副主任、主任,法學所副所長,法學所國際法所聯合黨委書記、法學研究所所長等職。
近來對法學研究學術史亦有研究,作為總主編組織撰寫“法學學科新發展”系列專著近30種。有所著述,包括主編《證券法專題研究》、《當代中國法學研究》、《民法總則評注》等專著;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環球法律評論》等法學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
積極參與立法活動,在2005年《公司法》修改中,為國務院法制辦“公司法修改專家組”成員;在2005年《證券法》修改中,為人大財經委“證券法修改專家組”成員。此外先后參加了國家立法機關組織的對《物權法》、《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合伙企業法》、《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土地承包糾紛仲裁法》、《能源法》、《企業國有資產法》等立法草案的專家論證工作;并為百余個法律、行政法規或地方法規的立法草案提供書面意見。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法典編纂工作項目組副組長,直接參與民法典編纂立法工作。
在教學方面主要講授商法課程,如公司法、證券法和票據法等。除了指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學系博士生、碩士生之外,還曾參加北京大學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清華大學法學院、中國政法大學、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等博士論文答辯委員會,評閱外校法學博士學位論文百余部。
主要研究領域:民商法、經濟法,重點從事公司法、證券法、物權法。
主要社會兼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學科評議組(法學組)成員;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商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法學會副會長、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案例指導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法律顧問;北京市人民政府立法工作法律專家委員會委員。
主要科研成果
著作類:
《法治藍皮書:中國法院信息化發展報告No.4(2020)》(第一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年6月版;
《法治藍皮書:珠海法治發展報告No.2(2020)》(第一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年6月版;
《法治藍皮書:中國司法制度發展報告No.1(2019)》(第一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年3月版;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法典分則草案建議稿》(主編),法律出版社2019年7月版;
《新時代法治發展的新面向》(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9月版;
《新中國法學研究70年》(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9月版;
《法制改革與法治發展——中國與芬蘭的比較》(第一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6月版;
《法典化的理論與實踐——中國與波蘭的比較》(第一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3月版;
《民法總則評注》(主編),法律出版社2017年5月版;
《當代中國法學研究(1949-2009)》(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9月版;
《民生保障與社會法建設》(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9月版;
《科學發展觀與法制建設》(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1月版;
《證券法專題研究》(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版;
《社會法學的新發展》(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
論文、文章類:
《全面依法治國新征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機關黨建研究》2020年第12期;
《民法典促進國家治理機制優化增效》,《社會治理》2020年第7期;
《嚴格保護產權 筑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基》,《光明日報》2020年6月5日;
《公章抗辯的類型與處理》,《法學研究》2020年第3期;
《以“5?17”重要講話為指導推進法學知識體系建設》,《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年5月18日;
《堅定制度自信》,《人民日報》2019年11月18日;
《新中國70年法學繁榮發展的成就與思考》,《光明日報》2019年10月29日;
《完善民營經濟法治保障的幾點建議》,《法制日報》2019年1月2日;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體制與經濟法制的互動發展》,《中州學刊》2018年第11期;
《籍合組織的特性與法律規制的策略》,《清華法學》2018年第3期;
《土地承包經營權繼承機制及其闡釋辨證》,《清華法學》2016年第3期;
《人大充分發揮立法主導作用的生動典范》,《中國人大》2016年第14期;
《論民法典形成機制的時代性與科學性》,《法學雜志》2015年第6期;
《當代中國法學研究的研究》,《中國社會科學評價》2015年第3期;
《資本信用與資產信用的學說分析及規范分野》,《環球法律評論》2015年第1期;
《構建法治引領和規范改革的新常態》,《法學研究》2014年第6期;
《商法機制中政府與市場的功能定位》,《中國法學》2014年第5期;
《法治與改革不可偏廢》,《理論導報》2014年第11期;
《審判中的法條辨析與一般社會觀念考量》,《人民法院報》2014年7月23日;
《具體語境設置對法律效力判斷的影響》,《人民法院報》2013年10月23日;
《證券法的功效分析與重構思路》(第一作者),《環球法律評論》2012年第5期;
《法律修改時條文序號整理模式分析》,《法學雜志》2012年第4期;
《司法解釋的建構理念分析——以商事司法解釋為例》,《法學研究》2012年第2期;
《中國法學由體系前研究到體系后研究的范式轉型》《法學研究》2011年第5期;
《形象代言人的形象維持義務》,《人民法院報》2009年8月27日;
《論公司法與證券法的立法協調──對公司法中證券法律規范的修改建議》,《商事法論集(5)》,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戶外廣告“空間視覺權”的物權法分析》,《人民法院報》2009年7月30日;
《在法條與法理之間把握審判的張力》,《人民法院報》2007年12月6日;
《在民事訴訟中不宜運用測謊術》,《人民法院報》2007年5月17日;
《DNA對社會關系的決定力究竟有多大》,《人民法院報》2006年10月12日;
《析“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人民法院報》2005年8月10日;
《處理隱私權與知情權沖突的敲門規則——由“來電顯示”是否侵犯隱私權談起》,《人民法院報》2004年9月17日;
《析證券發行審核制度的二元結構》,《法學雜志》2001年第1期;
《侵占罪辨析》,《法律適用》2001年第9期;
《民事責任制度與證券法宗旨的實現》,《人民法院報》2001年12月28日;
《城市化過程中集體土地的概括國有化》,《法學研究》2000年第3期;
《析集資詐騙罪罪狀中的“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河北法學》1998年第6期;
《論信息公開擔保的法律性質》,《法學研究》1998年第1期;
《論上市公司信息公開的基本原則》,《中國法學》1998年第1期;v
《證券立法中若干問題的理論探討》,《遼寧大學學報(社科版)》1998年第2期;
《土地承包經營權物權化與農地使用權制度的確立》,《中國法學》1996年第3期;
《公司設立者的出資違約責任與資本充實責任》,《法學研究》1995年第6期;
《“鉆石金表案”引發的學理分析》,《法學》1995年第1期;
《柜臺交易?上市文易?——析<公司法>對股票交易場所的規定》,《法學》1994年第8期;
《公司法對股票發行價格的規制》,《法學研究》1994年第4期;
《股票價格形成機制的法律調整》,《法學研究》1992年第6期;
《論建筑物區分所有權》,《法學研究》199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