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法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原所長、法學系原主任。
1955年11月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五華區,1970年初中畢業后進入云南省醫療器械廠工作;1972年12月至1979年12月在原昆明軍區第11軍31師高炮營服役;1980年1月至8月在云南省參事室工作。
1980年9月考入西南政法大學法律系,1984年7月畢業并獲法學學士學位;1984年8月、1987年8月先后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學系法理學專業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師從吳大英教授學習六年,1987年7月、1990年7月先后獲得法學碩士學位和法學博士學位;1987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法理學研究室工作,1993年8月至1995年3月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作訪問學者并在哥大國際關系學院東亞研究所完成博士后研究項目。
1990年擔任助理研究員,1992年晉升為副研究員,1997年晉升為研究員,1999年擔任法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2000年擔任憲法與行政法專業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1997年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法理學研究室副主任,1999年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政治學研究所所長助理兼科研處長,2001年調任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副總編輯。2004年7月調回法學研究所任副所長,200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同時擔任法學研究所、國際法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學位委員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法學部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學系主任等。2011年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2017年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法學部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20年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學部研究系列職稱評審委員會副主任。
主要社會兼職: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法學會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法學會海峽兩岸關系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詢員、特邀監督員,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法律顧問,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專家咨詢組成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首席專家(憲法學)、建設法治浙江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人大常委會法治建設顧問、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法律咨詢委員等。
2018年2月24日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主講人;2003年9月十六屆中央政治局第8次集體學習主講人之一;2005年8月十屆全國政協第6次集體學習主講人之一;2014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第三次集體學習主講人之一。十八屆四中全會專家咨詢建議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中國》的專家組組長。1997年十四屆中央政治局法制講座"一國兩制與香港基本法"撰稿人之一;2000年十五屆中央政治局法制講座"西部大開發與中西部發展的法治保障"課題組成員;十六屆中央政治局第1次集體學習"認真貫徹實施憲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第12次集體學習"法制建設與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課題組成員和主要撰稿人之一;199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學習講座"法學理論的幾個基本問題"課題組成員。
主要研究領域:法理學、憲法學、立法學、依法治國/法治和民主政治問題。1984年以來,共出版論著60余部,發表論文和理論文章300余篇,提交內部研究報告160余篇。
代表論文
《應當統一理解法的階級性和社會性》,《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85年第3期;
《試論合法行為》,《法學研究》1987年第4期;
《關于法的本質的思考》,《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87年第3期;
《堅持馬克思主義關于法的根本觀點》,《社會科學》(上海)1987年第3期;
《論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法制》,《法學研究》1988年第6期;
《立法助理制強化立法專門化的保障》,《法學》1990年第5期。
《質詢制度比較研究》,《法學研究》1990年第3期;
《立法聽證制度的理論與實踐》,《中外法學》1991年第6期;
《立法修正案比較研究》,《法學研究》1991年第6期;
《馬克思主義人權觀初論》,《中國法學》1991年第4期;
《國際人權與國家主權》,《中國法學》1993年第1期;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行依法治國》,《政治學研究》1997年第1期;
《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合著),《中國社會科學》中文版1997年第2期,英文版1998年第2期;
《論依法治國與精神文明建設》,《馬克思主義與現時代》1998年第1期;
《關于我國立法權限劃分的理論與實踐》,《法學研究》1998年第5期;
《實施依法治國的特點和需要解決的問題》,《法學》1998年第9期;
《立法權與立法的民主化》,載《法治論衡》第一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
《民主政治建設要從國情出發》,《求是》2000年第20期;
《從領導黨向執政黨轉變的憲政闡釋》,《學術界》2002年第3期;
《全球化時代的中國立法發展》(上、中、下),《法治論叢》2002年第5期、第6期,2003年第1期;
《如何看待聯合國政治權利公約?》(上)、(下),《學習時報》2003年3月31日、4月7日;
《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優越性》,《政治學研究》2004年第4期;
《堅持和完善全國人大的會期制度》,《當代法學》2004年第5期。
《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幾個立法問題》,《法學》2005年第8期;
主要學術著作
《立法機關比較研究》,獨著,人民日報出版社1991年出版;
《法制的理念與行為》,獨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3年出版;
《比較立法制度》,合著,群眾出版社1992年出版;
《政治體制改革與法制建設》,合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1年出版;
《依法行政論》,合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2年出版;
《當代人權理論與實踐》,主編,吉林大學出版社1995年出版;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主編之一,中國法制出版社1996年出版;
《人權與憲政》,主編之一,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出版;
《依法治國與法律體系建構》,主編之一,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年出版;
《走向憲政的立法》,獨著,法律出版社2003年出版;
《法治與黨的執政方式研究》,合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出版。
主要研究報告
《關于完善我國立法工作的若干建議》,中國社科院《要報》1991年第33期;
《我應高舉社會主義人權旗幟》(合著),中國社科院《要報》1991年第48期;
《如何劃分中央和地方的立法權限》,中國社科院《要報》增刊1996年第14期;
《什么是"依法治國"》,中國社科院《要報》1996年第29期;
《法制觀念的革新與法律制度的改革》,中國社科院《要報》1996年第30期;
《建議采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提法》,中國社科院《要報》信息專報1997年第6期;
《切實做好對香港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的備案審查工作》,中國社科院《要報》信息專報1997年第27期;
《應當重視對香港基本法的解釋》,中國社科院《要報》信息專報1997年第28期;
《關于妥善處理兩個國際人權公約繼續適用于香港特別行政區而引起的"報告"問題》,合著,中國社科院《要報》信息專報1997年第34期;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應堅持的五項原則》,中國社科院《要報》2001年第78期;
《關于憲法修改的研究報告》,中國社科院《要報》專題研究報告之一,2003年6月。
導 言
從我1970年9月到工廠當童工起算,迄今已有47年工齡。概算起來,大致形成了“四個十年”的“李林周期律”:第一個十年(1970-1980年),工作十年,先后在工廠、部隊、機關打拼;第二個十年(1980-1990年),讀書十年,先后獲得法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第三個十年(1990-2000年),研究十年,主要從事立法、人權、民主、法治等問題的研究;第四個十年(2005-2017年),實際上是所長十二年。另外有五年(2000.01-2005.11)時間,先后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副主編和法學所副所長。
1984年8月我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生院法學系),師從吳大英先生作了六年研究生,1990年獲得法理學博士學位。1987年碩士畢業后正式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工作,先后擔任過法學所法理學研究室副主任,法學所/政治學所的所長助理兼科研處長,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副總編輯,法學研究所副所長,200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擔任法學研究所所長。期間,1997年評為研究員,2001年擔任博士生導師,2002年獲得國務院政府津貼,2011年當選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主要兼職有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法學會網絡與信息法研究會會長、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海峽兩岸關系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等等。
在法學研究所的歷史上,只有張友漁老先生擔任所長達二十年之久,其他歷任所長——王仲方、孫亞民、王叔文、王家福、劉海年等,擔任所長時間基本上均未超過一屆(五年)。然而我卻在所長位置上一干就是十二年,已經成為“發展科研生產力”的障礙,事實上擋住了年輕人發展和上升的通道,實在是不好意思。2017年8月北戴河會議期間,本人找了三位主要院領導,明確表達擬提前卸任所長的意愿。此后在10、11月份,也以不同方式向院領導明確做出卸任的意思表示;直到院里發出馮軍任兩所黨委書記公示的前一天,王偉光院長還當面詢問我是否改變主意,如要改變還來得及……我明確表示,初衷不改,執意卸任。
從消極方面回想,任職所長十二載的心得體會是:開了許多不想開的會,說了許多不想說的話,吃了許多不想吃的飯,見了許多不得不見人,參加了許多不想參加的活動,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間,蹉跎了許多生命的歲月……統計下來,近幾年參加社科院的各種工作會、評審會、報告會、總結會、文件傳達會、簽約會、座談會、學習班、讀書班等等,每年平均要用去約50-70天時間,而且還有不斷增加的趨勢。其中有些會議很重要,不可或缺,但許多會議和活動是可以而且應當精簡、精簡、再精簡的。
從積極方面來看,十二年所長任職也做了一些對得起歷史、對得起職責、對得起法學所、對得起良心、對得起自己的事情。梳理了一下,十二年來在做好本職工作、社會工作、學術活動、外事活動和教學普法等事情的同時,還完成了以下各種成果。這些成果中,有些是職務行為的結果,有些是政治任務的產品,有些是應景倉促之作,當然也有不少還是下了一些功夫的。不管怎樣,盤點下來,自己十二年來幾乎把所有節假日和休息時間都用上了,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應當說還是很努力、很盡力的了。
十二年一個輪回,所發生的一切,所寫作的全部,無論是否滿意,都已成為不可改變的歷史。以下就是十二年所長科研成果的記錄,整理出來,給自己一個總結,給歷史一個交代。
第一部分 論文(含獨著、合著)
1.《堅持和完善全國人大的會期制度》,《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
2.《聯邦德國xian法法院與德國政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5年第2期;
3.《21世紀中國立法的發展趨勢》,載《面向21世紀人文社會科學100個重大問題》,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
4.《審判獨立是中國的xian法原則》,載《審判獨立研究》,中國方正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
5.《應充分發揮民主立法的作用》,《小康》2005年第8期;
6.《統籌經濟社會立法的幾個立法問題》,《法學》2005年第9期,《新華文摘》2005年第23期全文轉載;
7.《人權的普遍性與相對性:一種國際的視角》,《學習與探索》2006年第1期;
8.《西方法治概念對印度的影響》,《美中法律評論》2006年2月號;
9.《與構建和諧社會相關的若干法學(法治)理論問題》,《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2006年第3期;
10.《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與依法治國》,《廊坊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11.《“德”與“法”的統一》,《人民論壇》2006年第4期;
12.La reforme et le delveloppement de la legalite,《中國方程》2006年(法文)出版;
13.《瑞士民主立法體制及存在的問題》,《人大研究》2006年第5期;
14.《依法治國是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根本保障》,《北京人大》2006年第6期;
15.《吸毒該不該定為犯罪》,《人民論壇》2006年第7期;
16.《和諧社會與法治》,載《構建和諧社會的法治基礎》,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出版;
17.《當代中國的法治改革與發展》,載《中俄政治改革與發展》,新華出版社2006年出版;
18.《中國語境下的“人身權”概念及人身權法律保護》,載《人身權與法治》,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出版;
19.《全球化與中國的立法發展》,載《全球化與多元法律文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出版;
20.《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建設和諧社會中的作用》,載《依法治國與和諧社會建設》,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出版;
21.《當代中國語境下的民主與法治》,《法學研究》2007年第5期;
22.《關于“中國法學向何處去”的兩個問題》,《現代法學》2007年第3期;
23.《努力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實施》,《法學論壇》2007年第5期;
24.《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與依法治國》,載《北京政治文明建設研究報告2007》,同心出版社2007年出版;
25.《立法的溝通與協調》,《浙江人大》2007年第4期;
26.《通過法定渠道解決糾紛機制的發展狀況》,載《中國法治發展報告?2007)》,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出版。
27.《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載《依法治國十年回顧與展望》,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出版;
28.《推進依法治國 建設和諧社會》,載《科學發展 社會和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與實踐》,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出版;
29.《高舉社會主義xianfa旗幟 推進中國特色民主法治建設》,《法學》2008年第3期;
30.《論馬克思主義人權觀》,《昆明理工大學學報》2008年第7期;
31.《依法治國與和諧社會建設》,載《科學發展觀與和諧社會建設》,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
32.《中央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和諧》,載《基本法回顧與前瞻研討會論文集?2007》,(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主編并于2008年出版;
33.《市場經濟改革中的法治建設》,《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8年第4期;
34.《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新局面》,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道路和理論體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出版;
35.《當代中國的法治改革與發展》、《深化司法體制改革需要研究的幾個問題》、《努力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實施》,載《領導干部大講堂》(法治卷),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8年出版;
36.《中國法的歷史與當代中國法律體系》、《比較法視角下的中國法與墨西哥法》,載《墨西哥與中國:文化與法律制度比較》,西班牙圖書出版公司2008年(西班牙文)出版;
37.《改革開放30年的中國立法》,《改革開放30年與中國法治建設》,載《中國法治30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出版。
38.《我國正進入崇尚和實行法治的時代》,《黨史與黨建》2008年第7期;
39.《<中國的法治建設>白皮書解讀》(中英文),《香港律師》(Hong Kong Lawyer)2008年出版;
40.《堅持和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越性》,《政治學研究》2009年第2期;《人大理論與實踐》2009年第3期全文轉載;
41.《改革開放30年中國立法的主要經驗》,載《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出版;
42.《改革開放30年與中國立法發展》(上、下),《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1期、第2期;
43.《民主立法與公眾參與》(上、下),《特區法壇》2009年第3期、第4期;
44.《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學習與探索》2009年第5期;
45.《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法治建設》,載《改革開放 繁榮發展——中國社會發展和依法治國的實踐與探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出版;
46.《改革開放30年與中國法治建設》,載《30年回顧與評析——中國社會科學院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學術報告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出版;
47.《新中國法治建設的主要成就》,《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9年第5期;
48.《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歷史的必然,人民的選擇》,《黨史黨建》2009年第5期;
49.《堅持和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中國軍法》2010年第5期;
50.《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載《依法治國與法律體系形成》,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年出版;
51.《立法制度》,載《法理講義》,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出版;
52.《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越性》,載《論中國模式》(上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出版;
53.《中國社會主義法律實施》,載馬工程《法理學》,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
54.《尊重和保障少數人的權利》,載《少數人的權利》(上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出版;
55.《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民主與法治奮斗的九十年》,《政治學研究》2011年第5期
56.《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任重道遠》,《中國司法》2011年第4期,
5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的意義、經驗和特征》,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學習讀本》,新華出版社2011年出版;
58.《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與依法治國》,載《社科大講壇》(政治學卷),經濟管理出版社2011年1月版;
59.《當代中國的依法治國與城市法治建設》,載《華大講堂?2010》,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出版;
60.《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理論研究》,《中國人大》2011年第3期;
61.《為什么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人民論壇》2011年3月(下);
62.《我國法治建設進入有法可依的新階段》,《黨史黨建》2011年第4期;
63.《我國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若干問題》,《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12年第5期;《新華文摘》2012年第23期部分轉載;
64.《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概念的幾個問題》,《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2期;
65.《中國語境下的文化與文化法治概念》,《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2年第6期;《新視野》2012年第3期全文刊登;
66.《法治是實施“一國兩制”的重要保障》,《紫荊論壇》(香港)2012年第4期;
67.《加強政務中心建設 為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提供新平臺》,《紅旗文稿》2012年第21期;
68.《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規律和要求》,《黨史與黨建》2012年第8期;
69.《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法學雜志》2012年第11期;
70.《中國法治政府建設及完善路徑》,《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2年第23期;
71.Status and Function of the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System in the Socialist Leg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Research Center, Macao Polytechnic Institute,“一國兩制”研究(英文專集),December 2012.
72.Posicao e Papel do Sistema de Regiao Administrativa Especial no Sistema Normativo do Socialismo com Caracteristicas Chinesas; Centro de Estudos de Um Pais, Dois Sistemas, Instituto Politecnico de Macau,“一國兩制”研究(葡萄牙文專集),Dezembro de 2012.
73.《論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1期;
74.《加強立法工作 不斷完善我國法律體系》,載《首屆中國法律實施高端論壇論文集》,法律出版社2012年出版;
75.《我國立法的成就和未來發展》,《中國經濟社會論壇》2013年第1期(創刊號);
76.《“愛國愛港”是中國公民擔任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基本法律要件》,《港澳研究》2013年1期;
77.《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幾點建議》,《中國司法》2013年第2期;
78.《中國法治的現狀?挑戰與未來發展》,《新視野》2013年2期;
79.《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應做好頂層設計》,《環球法律評論》2013年第2期;
80.《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思考與建議》,《法學研究》2013年第2期;
81.《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幾點建議》,《中國司法》2013年第2期;
8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努力建設法治中國》,《北京聯合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3期;
83.《我國反腐治權的思路和重點》,《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3年第6期;
84.《歷史為什么選擇,人民為什么選擇——論中國xian法中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3年8月(上);
85.《法治中國建設的宏偉藍圖》,《中國司法》2014年第1期;
86.《建設法治中國要破解權大于法難題》,《求是》2014年第5期;
87.《通過法治實現公平正義》,《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3期;
88.《推進科學立法,完善分配正義的法律體系》,《中國人大》2014年第8期;
89.《依法治國與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法學研究》2014年第4期;
90.《始終不渝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北京人大》2014年第10期;
91.《推進法制改革 建設法治中國》,《社會科學戰線》2014年第11期;
92.《綜合國力的法治建構》,《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4年第11期;
93.《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時代意義》,《法學研究》2014年第6期;
94.《習近平法治觀八大要義》,《人民論壇》2014年第33期;
95.《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項宏大系統工程》,《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4年第6期;
96.《論黨與法的高度統一》,《法制與社會發展》2015年第3期;
97.《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求是》2015年第3期;
98.《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強國之路——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布局和系統思維》,《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5年7月上;
99.《樹立xian法至上權威是依法治國的根本——學習四中全會<決定>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心得體會》,《人民論壇》2015年5月下;
100.《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如何走?——三位法學家的對話》,《求是》2015年第5期;
101.《我國xian法視角下的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中國人大》2015年第20期;
102.《推進法制改革 建設法治中國》,《社會科學戰線》2014年11期,《新華文摘》2015年第1期轉載;
103.《從治國理政戰略高度深刻把握“十三五”時期法治建設》,《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1期;
104.《解決好依法治國六大關鍵問題》,《瞭望》2016年第9期;
105.《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思想的理論邏輯與創新發展》,《法學研究》2016年第2期;
106.《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邁進》,《黨史黨建》2016年第4期;
107.《論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的新思想新戰略》,《法學雜志》2016年第5期;
108.《良法是善治前提》,《中國經濟社會論壇》2016年第9期;
109.《努力構建中國特色法學體系》,《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4期;
110.《從治國理政戰略高度把握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求是》2016年第16期;
111.《建設法治社會應推進全民守法》,《法學雜志》2017年第8期;
112.《科學定義“黨內法規”概念的幾個問題》,《東方法學》2017年第4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7年第5期部分轉載;
113.《中國法律制度為什么充滿生機與活力》,《人民論壇》2017年第23期;
114.《全面深化改革應當加強立法能力建設》,《探索與爭鳴》2017年第8期;
115.《司法體制改革彰顯中國法律制度的生機與活力》,《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4期;
116.《開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新征程》,《環球法律評論》2017年第6期;
117.《堅定不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求是》2017年第20期;
118.《全面依法治國的歷史方位與戰略推進》,《求是》2017年第12期;
119.《依法治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治保障》,《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7年12月(下)。
第二部分 論著類(含獨著、合著、主編)
1.《立法理論與制度》,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年出版;
2.《法治與xian政的變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
3.《中國法治發展報告?2006》,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出版;
4.《依法治國與和諧社會建設》,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出版;
5.《依法治國十年回顧與展望》,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出版;
6.《中國法治發展報告?2007》,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出版;
7.《墨西哥與中國:文化與法律制度比較》,西班牙圖書出版公司2008年用西班牙文出版;
8.《中國法學3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出版;
9.《依法治國與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出版;
10.《依法治國與xian政建設》,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
11.《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出版;
12.《立法過程中的公共參與》,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出版;
13.《中國法治建設六十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出版;
14.《走向人權的探索》,法律出版社2010年出版;
15.《依法治國與法律體系形成》,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年出版;
16.《新中國法治建設與法學發展60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出版,
17.《法治新視界:比較法的分析》,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出版;
18.《中國法治發展報告?2011》,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出版;
19.《xian法學》(馬工程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出版;
20.《中國法治發展報告?2012》,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出版;
21.《中國xian法三十年1982~2012》,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出版;
22.《中國地方法治叢書》——《寧波經驗:發展與穩定的平衡》,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出版;
23.《中國地方法治叢書》——《廣東經驗:法治促進改革開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出版;
24.《法學名著導讀》,學習出版社2012年出版;
25.《依法治國與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方志出版社2013年出版;
26.《構建和諧社會的法治基礎》,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出版;
27.《依法治國與法治文化建設》,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出版;
28.《法治發展與法治模式:中國與芬蘭的比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出版;
29.《中國法治發展報告?2013》,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出版;
30.《中國法治發展報告?2014》,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出版;
31.《中國法律制度》,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出版;
32.《法治中國》,人民法院出版社2014年出版;
33.《法治中國與司法公開》,方志出版社2014年出版;
34.《少數人的權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出版;
35.《依法治國與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出版;
36.《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出版;
37.《中國地方法治發展報告?2015》,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出版;
38.《中國法治發展報告?2015》,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出版;
39.《四川依法治省年度報告?2015》,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出版;
40.《中國法理》(第1輯),法律出版社2015年出版;
41.《中國:站在新起點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出版;
42.《法治中國建設的理論與實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出版;
43.《中國法治這十年(2002-2012)》,方志出版社2015年出版;
44.《中國的法治道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出版;
45.《健全xian法實施監督機制研究報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出版;
46.《中國地方法治發展報告?2016》,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出版;
47.《中國法治發展報告?2016》,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出版;
48.《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與穩妥促進司法改革》,中國法制出版社2016年出版;
49.Building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中文書名:《建設法治中國》),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出版;
50.《中國依法治國二十年(1997-2017)》,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出版;
51.《法治藍皮書?中國法院信息化發展報告?2017》,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出版;
52.《中國法治發展報告?2017》,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出版;
53.《四川依法治省年度報告?2017》,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出版。
第三部分 主要研究項目和研究報告(含獨著、合著)
1.《構建和諧社會的法治基礎》,中國社會科學院2005年重點課題,已完成;
2.《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制度化和程序化》(調研報告),參加中辦調研組為黨的十七大報告作調研報告,已完成;
3.《關于充分重視和正確理解社會主義xian制的建議》,《要報?信息專報》2007年第27期;
4.《通過法定渠道解決矛盾糾紛》(研究報告),國務院2008年交辦課題,已完成;
5.《軍事法應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獨立部門法》,《要報》2010年第115期;
6.《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內涵與目標研究》,中國法學會2011年重大委托項目,已完成;
7.《關于加強平潭綜合實驗區法制保障的建議》,《要報?研究報告》2012年第76期;
8.《用法治思維保障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順利進行》,《要報》2013年第227期;
9.《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意義重大》,《要報》2013年第228期;
10.《建設法治中國的改革戰略構想》,《領導參閱》2013年第33期;
11.《關于設立法務部的建議》,中辦專供信息2013年第85期;
12.《處理“棱鏡門”事件應堅持“四項原則”、處理好“五個關系”》,中辦專供信息2013年第283期;
13.《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努力建設法治中國》,中央政法委和中國法學會交辦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專家建議稿,已完成;
14.《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實質是政治體制改革》,《要報》2014年第48期;
15.《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深化政治體制改革》,《要報》2014年第60期;
16.《關于全面貫徹實施xianfa的若干建議》,《要報》2014年第161期;
17.《正確理解依法治國與國家治理之間的關系》,《要報》2014年第232期;
18.《建議科學、準確地界定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內涵》,《要報》2014年第257期;
19.《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應充分發揮法治的主導作用》,《要報》2014年第265期;
20.《國家治理現代化首先是國家治理法治化》,中辦專供信息2014年第499期;
21.《依xian治國是貫徹落實“三者有機統一”原則的具體行動綱領》,中辦專供信息2014年第500期;
22.《網絡社會的法治建設》,中國法學會2015年重點委托課題,已完成;
23.《健全和完善我國xianfa實施監督制度意義重大》,《要報》2015年第384期;
24.《完善我國xianfa實施監督制度的對策與建議》,《要報》2015年第385期;
25.《中國共產黨的主要機構部門應公開掛牌》,中辦專供信息2015年第430期;
26.《美國法學專家發揮智庫作用的經驗及對我國智庫建設的啟示》,中辦專供信息2015年第705期;
27.《美國法律對NGO的規制及對我啟示》,中辦專供信息2015年第708期;
28.《從治國理政的戰略高度深刻把握五中全會<建議>的重大意義》,中辦專供信息2015年第753期;
29.《把經濟社會發展納入法治軌道》,中國法學會2016年重點委托課題,已完成;
30.《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綱要》,中央政法委和中國法學會2016年交辦課題,已完成前期任務;
31.《全面依法治國的主要成就、基本經驗和理論創新》,中國法學會承擔的為黨的十九大報告作法治建設方面的調研報告,已完成;
32.《關于加強藏南邊境地區基層政權建設的建議》,中辦專供信息2016年第871期;
33.《關于修改xianfa幾個重大問題的建議》,《要報》2017年第171期;
34.《關于開展反腐敗指數評估的建議》,《要報》2017年第288期;
35.《依法治國二十年的偉大實踐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創新發展》,中國法學會2017年重點委托課題,已完成;
36.《黨的十八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創新與發展》,《要報》2017年第324期;
37.《確立法治中國建設“三步走”和“兩個階段”的發展戰略》,中辦專供信息第1162期;
38.《深化依法治國實踐需要研究解決的若干重大問題》,《要報》2017年第441期;
39.《通過修改xianfa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要報》2017年第467期;
40.《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研究》,國家社科基金2017年重大項目,正在進行中;
41.《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央政法委2017年重大交辦項目,正在進行中。
第四部分 理論文章(含合著、講話等)
1.《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社科黨建》2005年第2期;
2.《英國議會及政府的立法權限》,《學習時報》2005年第278期;
3.《法治不是萬能的》,《北京日報》2005年5月16日;
4.《法國的議會及其立法職權》,《學習時報》2005年第300期;
5.《以立法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學習時報》2005年8月1日;
6.《應充分發揮民主立法的作用》,《小康》2005年第8期;
7.《解讀<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白皮書:堅持 完善 發展》,《法制日報》2005年10月24日;
8.《當代中國的法治改革與發展》,《學習時報》2005年12月5日;
9.《著力宣傳和諧社會的法治觀念》,2005年12月在司法部法制宣傳司、法制日報主辦的“12.4”法制宣傳教育網上座談會的發言;
10.《新目標 新方向 新動力》,2006年8月3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成立大會上的發言;
11.《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構建和諧社會》,《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10月28日;
12.《立法的溝通與協調》,《浙江人大》2007年第4期;
13.《立法機關的性質》,《學習時報》2007年7月30日;
14.《法治建設的幾個關鍵問題》,《學習時報》2007年8月13日;
15.《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學習時報》2007年11月5日;
16.《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監督功能》,《學習時報》2007年2月12日;
17.《公平正義:民主法治的價值追求》,《檢察日報》2007年10月11日;
18.《為繁榮發展我國法學做出新貢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7月5日;
19.《開創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新局面》,《法制日報》2007年10月30日;
20.《大力弘揚“良法善治”的法治精神》,《法制日報》2007年8月31日;
21.《依法治國是政治文明重要內容》,《法制日報》2007年9月15日;
22.《牢固樹立依法平等保護和正確行使財產權利的物權觀念》,《人民日報》2007年6月18日;
23.《法學家盤點“依法治國十年”——從制度上實現‘三者有機統一》,《人民日報》2007年7月18日;
24.《依法治國 十年見證?感言——依法治權 依法治官》,《人民日報》2007年9月12日;
25.《改革與發展進程中的依法治國》,《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7月31日;
26.《如何理解民主立法》,《學習時報》2008年2月25日;
27.《關于“三個至上”的法理思考》,《人民法院報》2008年9月18日;
28.《成績與問題并存:中國法治在改革中曲折前行》,《北京日報》2008年7月28日;
29.《改革開放30年中國立法的主要經驗》,《學習時報》2008年8月11日;
30.《進一步完善和發展我國司法制度》,《領導參閱》2009年第23期,《中國經貿導刊》2009年第20期全文轉載;
31.《新中國法治建設的重大進展》,《北京日報》2009年6月1日,《馬克思主義文摘》2009年第9期全文轉載;
32.《中國發展的指導原則——政治學家、法學家關于“三個維護”的對話》,《北京日報》2009年7月27日;
33.《改革時代的法治奏鳴》,《中國教育報》2008年12月11日,《新華文摘》2009年第5期全文轉載;
34.《“三個至上”的法理思考》,《法制日報》2009年7月1日,《人民法院報》2009年8月18日;
35.《學術發展是需要學派之爭的》,《北京日報》2009年8月31日;
3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初步形成》,《法制日報》2009年9月5日;
37.《馬克思主義法律觀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光明日報》2009年9月10日;
38.《六十年中國法治建設的主要成就》,《學習時報》2009年10月8日;
39.《對法本質的理解》,《法制日報》2009年10月21日;
40.《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學習時報》2010年3月8日;
41.《人民法官核心價值觀的時代意蘊》,《人民法院報》2010年4月14日;
42.《民主要穩,法治要快》,《人民日報》2010年4月15日,《馬克思主義文摘》2010年第8期轉載;
43.《新中國立法的主要經驗》,《學習時報》2010年6月14日;
44.《法律體系形成的五項標準》,《人民日報》2010年6月23日;
45.《進一步加強立法理論研究》,《學習時報》2010年6月28日;
4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將如期形成》,《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7月1日;
47.《確立更高更嚴的立法標準》,《學習時報》2010年7月12日;
48.《制定實施科學的立法發展戰略與規劃》,《學習時報》2010年7月26日;
49.《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的重大意義》,《學習時報》2010年8月23日;
50.《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論綱》,《北京日報》2010年10月25日;
51.《Making Electoral Amends》,Beijing Review No.12 March 25, 2010;
52.《努力深化法制宣傳教育 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法制日報》2010年12月7日;
53.《2010年:法學研究繁榮發展》,《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12月28日;
54.《“良法善治”下實現穩定和諧》,《人民日報》2011年1月5日;
55.《2010年度人民法院十大關鍵詞》,《人民法院報》2011年1月5日;
56.《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理論研究》,《中華英才》2011年第5期;
57.《邁向法治建設新階段》,《光明日報》2011年2月24日;
58.《總結法治建設經驗 推動依法治國進程》,《法制日報》2011年2月25日;
59.《從法律體系邁向法治體系》,《北京日報》2011年3月21日;
60.《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實踐中前行》,《社會科學報》2011年3月24日;
61.《沒有民主就沒有現代立法》,《中國新聞周刊》2011年3月11日;
62.《法律體系研究的重點在哪里》,《學習時報》2011年4月18日;
63.《法治是加強社會管理的重要方式》,《學習時報》2012年12月26日;
64.《2012年我國法治建設的走勢和期待》,《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2月23日;
65.《2011年的法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1月2日;
66.《統籌處理五個重要關系 推動“兩型社會”法治建設》,《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7月25日;
67.《當前法治建設的八個期待》,《北京日報》2012年2月13日;
68.《“法治文化”與“文化法制”不是一回事》,《北京日報》2012年7月23日;
69.《促進道德建設需法治保障》,《學習時報》2012年9月3日;
70.《法律與道德的三種基本關系》,《北京日報》2012年10月29日;
71.《中國法官思考的軌跡》,《法制日報》2012年10月17日;
72.《以依法治國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法制日報》2012年12月10日;
73.《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和具體路徑》,《人民法院報》2012年12月19日;
74.《法治思維下的反腐治權》,《法制日報》 2012年12月26日;
75.《化解難題的法治經驗出自基層》,《北京日報》1013年1月14日;
76.《司法體制改革應體現“三個取向”》,《學習時報》2013年1月7日;
77.《讓法治思維更加深入人心》,《人民日報》2013年2月28日;
78.《怎樣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識》,《北京日報》2013年3月11日;
79.《努力構建中國特色的法學學術話語體系》,《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10月16日;
80.《 全民守法是法治建設的基礎工程》,《人民日報》2013年11月7日;
81.《“法治”是貫穿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的內在邏輯》,《法制日報》2013年11月14日;
82.《公民守法四境界》,《北京日報》2013年11月11日;
83.《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順利進行》,《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12月25日;
84.《法律如何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法制日報》2014年3月11日;
85.《建設法治中國要破解權大于法難題》,《求是》2014年第5期;
86.《何謂“獨立審判原則”》,《北京日報》2014年6月16日;
87.《在歷史新起點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天津日報》2014年6月16日;
88.《在法治軌道上全面深化改革》,《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7月2日;
89.《積極穩妥有序推進司法體制改革試點》,《求是》2014年第16期;
90.《不斷完善立法制度和法律體系》,《北京日報》2014年9月22日;
91.《65載 中國步履堅實走向法治》,《法制日報》2014年10月1日;
92.《更加重視通過法治實現公平正義》,《北京日報》2014年10月13日;
93.《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人民日報》2014年10月22日;
94.《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時代意蘊》,《學習時報》2014年10月27日;
95.《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光明日報》2014年11月3日;
9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具有鮮明特征》,《人民日報》2014年11月27日;
97.《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檢察日報》2014年12月3日;
98.《既要警惕法律萬能 也要防止道德至上》,《秘書工作》2014年12月;
99.《法學智庫建設需解決哪些問題》,《法制日報》2015年1月22日;
100.《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求是》2015年第3期;
10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如何走?》,《求是》2015年第5期;
102.《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思想基礎和理論淵源》,《光明日報》2015年9月30日;
103.《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人民日報》2015年4月2日;
104.《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相得益彰》,《北京日報》2015年10月20日;
105.《司法如何成為“最后一道防線”》,《學習時報》2015年11月5日;
106.《對“十三五”時期法治建設的十個期待》,《人民法院報》2015年11月11日;
107.《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人民日報》2016年9月6日;
108.《全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要義》,《經濟日報》2016年8月25日;
109.《從治國理政戰略高度把握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求是》2016年第16期;
110.《黨領導人民建設法治中國的思想指引》,《人民日報》2016年7月13日;
111.《關于“構建中國特色法學體系”的新思考》,《北京日報》2016年5月30日;
112.《邁向社會主義法治現代化強國》,《人民日報》2016年1月24日;
113.《讓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學習時報》2016年12月15日;
114.《全面依法治國與全面從嚴治黨是辯證統一的》,《北京日報》2016年12月19日;
115.《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設計》,《人民日報》2017年5月3日;
116.《堅持穩中求進原則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學習時報》2017年5月3日;
117.《以“5?17”講話精神為指導加快建構中國特色法學體系》,《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5月5日;
118.《全面依法治國的歷史方位與戰略推進》,《求是》2017年第12期;
119.《堅定不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求是》2017年第20期;
120.《全面依法治國本質上是政治體制改革》,《北京日報》2017年7月3日,《新華文摘》轉載主要觀點;
121.《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光明日報》2017年8月18日;
122.《當前我國立法的新要求》,《北京日報》2017年9月4日;
123.《向著建設法治中國不斷前進》,《光明日報》2017年10月12日;
124.《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意義重大》,《中國社會科報》2017年11月7日;
125.《在黨的領導下堅定不移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光明日報》2017年11月9日;
126.《法治中國建設遵循“兩步走”發展戰略》,《北京日報》2017年11月13日;
127.《共建中國的實證法學》,載《實證法學研究》第一期,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