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4日,法學研究所和國際法研究中心召開法治國情調研課題負責人工作座談會,李林所長、馮軍副所長、柳華文處長以及田禾、王敏遠、沈涓、朱曉青、王翰靈、熊秋紅、于敏、薛寧蘭、周林、冀祥德、劉敬東、席月民、謝海定等20多位學者參加了座談會。
李林所長強調指出,國情調研課題是院所兩級高度重視的項目,是法學研究創新發展的重要舉措,大家必須用戰略眼光認真嚴肅對待,積極有效推進所有國情調研課題實施。在兩所23個國情調研課題中,有些已經完成,有些正在實施過程中,也有個別國情調研課題還沒有按計劃啟動。鑒于此,所有未完成和未啟動的國情調研項目,要認真檢查梳理,積極落實課題計劃,提出完成時間表,確保絕大多數課題能夠按期保質完成。如果個別調研課題確實不能完成又課題負責人又不愿意繼續實施的,可以向所里提出申請,把課題和經費交回所里重新安排。我所設立的法治國情調研室,是研究所體制改革的重要方面,要充分發揮法治國情調研室的作用。今后法治國情調研室除了完成自身承擔的各項調研課題外,還代表我所和科研處承擔兩所國情調研課題的協調、組織、落實等工作。馮軍副所長指出,現階段的國情調研課題的實施和管理在某些方面還處于摸索階段,全所科研人員應該高度重視并加快實施進度,提升實施水平。
柳華文處長在會議上介紹了我所國情調研項目立項和實施情況。他在總結了我所國情調研項目取得的成就和經驗的同時,指出現在存在的問題是:個別課題重申請、輕實施的現象仍然有所存在;有的課題啟動遲緩,給按時結項帶來了壓力;有的課題缺乏實證調研的方法和規范,質量不高。
法治國情調研室主任田禾介紹了課題實施的基本情況。她說,成功的經驗有幾點:一是調研選題要好;二是要組建高效的課題組,特別是必要時委托當地的團隊,包括大學生;三是要提前做好“功課”,充分準備,包括請社會學家幫助設計問卷和培訓課題組成員;四是要注意調研成果的宣傳和運用。以往我們主要借助法制類報刊媒體,現在,依托我所的“法治藍皮書”,打破行業界限、借助更廣泛的網絡和紙質媒體,廣泛宣傳和普及我們的調研成果,取得了良好社會效果。
與會各位國情調研課題負責人和骨干,先后介紹了自己課題實施的情況、今后的工作計劃安排以及調研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會議發言積極、討論熱烈,大家交流了國情調研課題實施的經驗,明確了今后的目標,進一步堅定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