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6日,“2022年法治藍皮書系列成果發布會”在京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法治指數研究中心承辦,會議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本次發布會發布的四本法治藍皮書分別是《中國地方法治發展報告》、《中國司法制度發展報告》、《中國前海法治發展報告》和《中國衛生法治發展報告》。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廣州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以及來自北京市、青島市政府、上海市檢察院、黑龍江、江蘇、福建、浙江、江西等地法院、四川監獄管理局、北京友誼醫院以及來北京兩家律師事務所的專家、學者和實務界人士參加了會議,另有北京、上海、江西、四川等多地政府、司法機關工作人員在線觀看了發布會。
發布會分為上下午兩場。上午的發布會發布的是《中國地方法治發展報告》、《中國司法制度發展報告》、《中國前海法治發展報告》三本藍皮書的成果,分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法治指數研究中心主任、法治指數創新工程首席專家、法學研究所研究員田禾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訴訟法室主任、研究員徐卉主持。
會議首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莫紀宏研究員和中國電信集團政法公安行業事業部總裁、中國電信社會治理大數據研究院徐軍院長進行開幕致辭。致辭介紹,“法治藍皮書”編創團隊立足法學發展前沿,努力推動理論創新、方法創新和成果創新,將社會科學研究中的量化研究方法運用到法學研究中,提出“法治指數”概念,先后研發了系列法治指數。本次發布的《中國地方法治發展報告》、《中國司法制度發展報告》、《前海法治發展報告》和《中國衛生法治發展報告》是“法治藍皮書”系列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四本“法治藍皮書”分別從不同層面反映了中國法治發展狀況,立足中國實際,回答了新時代中國法治建設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以科學方法、鮮活素材和客觀數據記錄中國法治發展進程,是兼具社會影響力、學術影響力和決策影響力的學術精品。
上午,會議圍繞地方法治建設和司法制度改革發展等主題,共發布了“北京財政系統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實踐與展望”“地方廣告立法執法實證研究(2015-2020)”“青島西海岸新區政務新媒體發展調研報告”“不馳空想,不騖虛聲——江西高院創建贛法民意中心工作紀實”“著作權司法保護的現狀與未來展望”“監獄國家賠償風險與防控”“訴源治理模式及治理指標體系研究”“以‘五加法’實現 ‘雙提升’——全力開展一站式建設構建訴源治理新格局”“訴訟信用評估體系:應用、挑戰及制度構建”“大數據、人工智能在法院執行領域的應用分析”等10項成果。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柳華文、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員管育鷹在成果發布后進行了點評。他們指出,《法治藍皮書》系列成果充分體現了法學研究方法的創新和與時俱進,立足中國法治發展實際,總結經驗、分析得失,使各界可以客觀全面了解當前的法治發展,在關注全國性問題的同時,又為學術界和實務界呈現了更為鮮活的地方法治實踐,是聯系理論界和實務界溝通的橋梁。實證研究需要大量事實數據作為支撐,“法治藍皮書”團隊對工作的高度投入,撲下身子研究真問題、真研究問題,讓人們聽到了扎扎實實的腳步聲,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法治進步腳印,觸摸到了中國法治發展的脈搏。
下午會議發布的是《中國衛生法治發展報告(2021)》和國家法治指數系列成果,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法治國情調研室主任、研究員呂艷濱主持。
首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國際法研究所聯合黨委書記陳國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法學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陳甦、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研究員王利民發表致辭。三位專家指出,法治藍皮書以其優質的內容、鮮明的特色和強大的影響力被大家所熟知。在近20年間,法學研究所不斷豐富“法治藍皮書”系列,聚焦時代命題凝結思想精華,覆蓋多領域、多層次、多地方,不僅匯集了我國法學理論與實踐領域的創新性優秀研究成果,更為完善我國法學學術體系,服務全面依法治國戰略,助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本次發布的衛生法治藍皮書是法學所主動回應社會衛生法治需求,致力于全面評估中國衛生法治改革與制度建設進展的首部藍皮書,該書不但凝聚了眾多學者潛心研究的醫療法治學術成果,而且還匯聚了醫療健康保障、醫療衛生規制、地方醫患矛盾糾紛化解的有益實踐,是了解中國醫療法治發展的重要窗口。
在隨后的《中國衛生法治發展報告(2021)》發布環節,姚佳、姚宏偉、鄭雪倩等五位報告人先后以“張力與平衡:《民法典》對醫患雙方權利義務的調整”、“醫療數據應用中的重大安全風險防范”“中國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法治回顧與展望”“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研究報告”“中國藥品授權引進法治狀況調研報告”為題發布了報告。
在“國家法治指數系列成果發布”環節,劉雁鵬、王祎茗、栗燕杰、胡昌明等四位報告人分別發布了“中國立法透明度指數報告(2021)”“‘法治政府建設年度報告’發布情況第三方評估報告”“司法機關普法宣傳第三方評估報告(2021)”和“中國獄務透明度指數報告(2021)”。
最后,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民法室主任、研究所研究員謝鴻飛,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謝增毅對下午發布的報告進行了點評。他們指出,每年《法治藍皮書》的編撰已經非常成熟,能夠為民法研究所借鑒。法治藍皮書的編撰,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以智庫成果推動學術傳播,提升中國法學學術話語權的重要手段和路徑,為法學理論界與法律實務界之間搭建了學術交流平臺。國家法治指數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法治指數研究中心精心打造的拳頭產品,具有很強的影響力,每年法治指數的發布都是媒體報道的焦點,不僅在國內外引起廣泛關注,同時也直接推動了相關制度的實施和完善。今年法治指數的評估對象更廣泛、評估方法更科學、分析更加深入、對策建議更加有針對性。未來依托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強大的科研團隊和深厚的學術積淀,通過不同指數之間的橫向、縱向比較《法治藍皮書》研創團隊必定會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