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8日,法學研究所、國際法研究所舉辦沙灘青年論壇,聚焦生態環境的法治保障。論壇邀請法學所刑法研究室副研究員張志鋼、生態法研究室助理研究員林瀟瀟分別就“環境污染的刑事治理問題”、“法院應如何救濟環境公共利益”做了主題發言。法學所國際法所聯合黨委書記陳國平出席論壇并講話。論壇由法學研究所副所長謝增毅研究員主持,兩所30余名青年科研人員參加了本次論壇。

論壇開講前,陳國平書記指出,兩所黨委高度重視青年科研工作,沙灘青年論壇對于推進青年科研工作、加強青年學術交流、發現青年科研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希望論壇創新內容和形式,辦出水平、辦出特色。


在演講環節,林瀟瀟對我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的相關規定進行了梳理,指出我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目前存在社會組織積極性不足、訴訟發起量少、適用法律混亂等現實問題。他介紹了美國環境治理訴訟的公益衡量邏輯,指出我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宜將關注重點轉移到生態環境損害危險上,建議立法機關對“公共利益”這一概念加以明確,適時制定專門的環境損害補救立法。

張志鋼介紹了我國環境污染犯罪的立法演進過程及司法實踐情況。他認為,我國環境污染犯罪的責任歸屬模式已經由事故類責任歸屬模式轉變為行為犯或(抽象)危險犯責任歸屬模式,并指出目前我國“環境刑法”在正當性、行政從屬性、結構性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最后從國際視角對“氣候刑法”這一構想提出了見解。

演講后,參加論壇的青年科研人員進行了積極、深入的討論。刑法研究室副研究員焦旭鵬就生態環境損害認定的困境,生態法研究室研究員劉洪巖就環境公益訴訟的法律關系,生態法研究室助理研究員張忠利就“氣候刑法”的可行性,法治戰略研究部助理研究員賈茵就環境保護的風險治理,訴訟法研究室研究員董坤就檢察機關在環境公益訴訟中的作用等進行了發言和討論,林瀟瀟與張志鋼對以上問題做了回應。
論壇最后,謝增毅副所長作總結發言。他表示,本次論壇選題新穎,研討深入,體現了不同學科領域之間的交叉融合,取得了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