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室簡介
法理學研究室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58年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創設的法學研究所第一研究小組。1978年9月,法理學研究室成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最早成立的六個研究室之一,當初的名稱是“國家與法的理論研究室”,由吳大英研究員和李步云研究員分別擔任第一任正、副研究室主任。此后擔任法理研究室主任的分別是:李步云、劉瀚、陳春龍、張志銘、劉作翔、胡水君、賀海仁。
自成立以來,法理學研究室緊密聯系實際,致力于法學基礎理論的研究,并適時開展了一系列具有廣泛影響的理論研討。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法理學研究室研究人員率先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法學研究》等報刊上發表關于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實行社會主義法治、人權和公民權利、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等重大問題的理論文章,引起了熱烈的反響。改革開放以來,法理學研究室始終關注并著力研究我國民主和法制建設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在全國陸續開展的關于法的繼承性、法的階級性與社會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治與法治、起草新憲法、法律體系和法學體系、立法理論、人權理論、依法治國、司法改革、WTO與中國法、反酷刑、法治與和諧社會、公益訴訟、法治協同等問題的討論和研究中,發揮了組織或主導作用。
在深入研究和廣泛討論基礎上,法理學研究室發表和出版了一批在海內外受到好評的高質量論文和著作,其中,有些論著曾獲得全國十三省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中國圖書獎、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學術成果獎等獎項。這些論著,對于"文革"結束后恢復和推動我國的法理學研究,形成、更新和豐富我國的法理學學科體系,促進我國法理學研究水平整體提升,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時,作為法學研究所的一個重要職能部門,法理學研究室根據需要組織其研究人員參與了黨和國家某些重大決策的論證或文件起草工作,為黨和國家提出了一些具有參考價值的政策建議。法理學研究室研究人員提出的將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寫入憲法、參加世界人權大會、改進文化領域執法狀況、改"法制國家"為"法治國家"等建議以及多次提出的關于修改憲法的意見,都受到了重視和好評,有些建議被黨和國家采納。
在長期的基礎理論研究和實際工作中,法理學研究室還鍛煉和造就了一批具有重要影響的學術人才和政治人才。自成立以來,吳大英、王家福、李步云、劉瀚、陳春龍、周新銘、陳為典、信春鷹、劉兆興、徐炳、陳世榮、李林、夏勇、張恒山、張志銘、吳玉章、劉作翔、蔣兆康、鄭強、陳欣新、錢弘道、趙承壽、謝海定、高全喜、劉洪巖、陳根發、劉海波等相繼在此工作。這些人員中,很多已成為海內外知名學者,其中,有人曾獲得"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等稱號;有人曾擔任中南海法制講座、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講座主講人;有人曾入選全國"百千萬人才工程",參加"全國中高級領導干部學法講師團"、"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還有人曾擔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副秘書長、國家保密局局長、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常委、全國青聯常委、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會長和副會長、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等職務。
在學科建設和學生培養方面,以法理學研究室為主要依托的法理學學科是全國最早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權點之一,并于2003年9月納入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學科建設工程,目前面向海內外招收博士生、碩士生、博士后研究人員和訪問學者。截至2021年,法理學學科共培養法學碩士生四十三名(含在讀8名)、法律碩士生四十九名(含在讀的9名)、博士生八十七名(含在讀1名)、博士后研究人員四十五名(含在站3名),接收訪問學者多名。這些人員,有不少后來成為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教學和研究骨干,也有不少人后來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各級黨政部門和司法系統擔任要職。幾十年來,法理學學科研究人員圍繞一些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承擔了多項國家級、院級等重大、重點課題,研究涉及民主和法制理論、人權和權利理論、法治理論、法律文化理論、法律與社會理論、司法改革與司法制度原理、立法理論、公益訴訟、法治協同等;學科面覆蓋基礎法理學、比較法學、西方法哲學、法社會學、法解釋學、法經濟學、法律與政治哲學、領域法學理論等諸多領域,從多個方面為中國法理學的豐富、深化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人員簡介】
主 任:賀海仁
副研究員:冉井富
注:*為崗位研究人員
【聯系方式】
通訊地址:北京東城區沙灘北街15號
郵政編碼:100720
聯系電話:010-64022186
【人和歷史】
【法理年刊】
胡水君主編:《民主法治評論》2015年第4卷“中國法治讀本”
【主要論著】
1、陳春龍、肖賢富等編著:《法律知識問答》,北京出版社,1979年(1984年第2版)。
2、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資料室編(劉瀚主持):《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出版社,1981年。
3、吳大英、任允正:《立法制度比較研究》,法律出版社,1981年。
4、陳春龍、肖賢富編著:《法學通論》,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1985年第2版)。
5、周新銘、李步云、王禮明:《學點憲法知識》,群眾出版社,1982年。
6、劉升平、周新銘、唐琮瑤編著:《法學概論》,甘肅人民出版社,1983年。
7、吳大英、劉瀚、陳春龍、周新銘、信春鷹:《中國社會主義立法問題》,群眾出版社,1984年。
8、吳大英、李步云、劉瀚、周新銘、陳為典編著:《社會主義法制基礎知識》,甘肅人民出版社,1984年。
9、吳大英等著:《會議規則》,人民出版社,1984年。
10、李步云:《新憲法簡論》,法律出版社,1984年。
11、李步云、劉瀚編著:《建設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紅旗出版社,1984年。
12、張友漁等著:《法學理論論文集》,群眾出版社,1984年。
13、吳大英、任允正:《比較立法學》,法律出版社,1985年。
14、李步云:《法制?民主?自由》,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
15、李步云、徐炳:《權利與義務》,人民出版社,1986年。
16、劉兆興:《法律與道德》,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
17、吳大英、沈宗靈主編:《中國社會主義法律基本理論》,法律出版社,1987年。
18、吳大英、徐炳編著:《比較法基礎知識》,法律出版社,1987年。
19、劉瀚:《民主與專政》,法律出版社,1987年。
20、劉翰等編著:《法學初步》,紅旗出版社,1987年。
21、吳大英:《法律基本理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
22、劉瀚、劉兆興、劉翠霄編著:《法學基礎理論研究指南》,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年。
23、陳春龍:《比較法中國分冊》(法文),法國巴黎法律技術出版社,1988年(1993年第2版、1997年第3版)。
24、李步云主編:《中國法學--過去、現在與未來》,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
25、張友漁主編,王叔文副主編,劉瀚、劉兆興等參編:《中國法學四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26、吳大英、劉瀚主編:《政治體制改革與法制建設》,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1年。
27、李林:《立法機關比較研究》,人民日報出版社,1991年。
28、吳大英、任允正、李林:《比較立法制度》,群眾出版社,1992年。
29、夏勇:《人權概念起源--權利的歷史哲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年(2001年修訂版)。
30、劉瀚等著:《依法行政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3年。
31、陳春龍:《民主政治與法治人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3年。
32、李林:《法制的理念與行為》,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3年。
33、李步云等著:《中國人權建設》,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
34、劉瀚等主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人民出版社,1994年。
35、劉瀚:《法學與法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4年。
36、劉升平、夏勇主編:《人權與世界》,人民法院出版社,1994年。
37、李林主編:《當代人權理論與實踐》,吉林大學出版社,1995年。
38、夏勇等主編:《走向權利的時代--中國公民權利發展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5年(1999年修訂版)。
39、吳大英、沈蘊芳:《西方國家政府制度比較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6年。
40、吳大英主編:《西方國家政治制度剖析》,經濟管理出版社,1996年。
41、劉翰、夏勇:《中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42、劉海年主編,李步云、李林副主編:《依法治國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國法制出版社,1996年。
43、信春鷹主編:《婦女與人權》,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年。
44、李步云等主編:《中國立法的基本理論和制度》,中國法制出版社,1997年。
45、李步云主編:《立法法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46、劉海年、劉瀚、李步云、李林主編:《依法治國與精神文明建設》,中國法制出版社,1997年。
47、吳玉章:《論自由主義權利觀》,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7年。
48、劉瀚主編:《人民當家作主的法律保障》,法律出版社,1998年。
49、李步云:《走向法治》,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
50、李步云主編:《憲法比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
51、張志銘:《法律解釋操作分析》,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
52、王家福、劉海年主編,李步云、夏勇等副主編:《中國人權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年。
53、吳大英、呂錫偉主編:《法規草案的設計與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1998年。
54、劉海年、李林、張廣興主編:《依法治國與廉政建設》,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
55、劉海年、李林等主編:《人權與憲政》,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
56、劉海年、李林等主編:《人權與司法》,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
57、吳大英等著:《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58、李步云等主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通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59、信春鷹、李林主編:《依法治國與司法改革》,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
60、信春鷹:《中國的法律制度及其改革》,法律出版社,1999年。
61、劉作翔:《法律文化理論》,商務印書館,1999年。
62、劉作翔:《邁向民主與法治的國度》,山東人民出版社,1999年。
63、李步云主編:《法理學》,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年。
64、李步云主編:《WTO與中國法制建設》,中國方正出版社,2001年。
65、劉瀚主編:《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學習出版社,2001年。
66、王家福、劉海年、李林主編:《人權與21世紀》,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年。
67、劉海年、李林主編:《依法治國與法律體系建構》,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年。
68、吳大英:《吳大英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69、李步云主編:《信息公開制度研究》,湖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
70、李步云主編:《地方人大制度研究》,湖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
71、陳春龍:《中國司法賠償》,法律出版社,2002年。
72、吳玉章:《法治的層次》,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年。
73、李步云:《法理探索》,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74、劉瀚主編:《法治社會之形成與發展》,山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
75、李林:《走向憲政的立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
76、劉作翔:《法理學視野中的司法問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77、張志銘:《法理思考的印跡》,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
78、錢弘道:《經濟分析法學》,法律出版社,2003年。
79、錢弘道:《中國法學何處去》,法律出版社,2003年。
80、錢弘道:《跨越法律和經濟》,法律出版社,2003年。
81、劉瀚:《劉瀚文選》,法律出版社,2004年。
82、陳春龍:《陳春龍法學文選》,法律出版社,2004年。
83、信春鷹等著:《車之兩輪 鳥之兩翼:改革發展中的經濟與法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84、夏勇:《朝夕問道-政治法律學札》,上海三聯書店,2004年。
85、夏勇:《中國民權哲學》,三聯書店,2004年。
86、夏勇:《法治源流-東方與西方》,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87、夏勇:《依法治國-國家與社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88、夏勇:《憲政建設-政權與人民》,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89、吳玉章主編:《社會團體的法律問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90、李步云主編:《人權法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91、劉瀚:《劉瀚文集》,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年。
92、劉作翔主編:《法理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
93、李林:《立法理論與制度》,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年。
94、李林:《法治與憲政的變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95、胡水君:《法律的政治分析》,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96、陳根發:《論日本法的精神》,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97、陳根發:《當代日本法學思潮與流派》,法律出版社,2006年。
98、劉作翔主編:《多向度的法理學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99、高全喜:《法律秩序與自由正義--哈耶克的法律與憲政思想》(第2版),2006年。
100、李步云:《法苑春秋》,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
101、信春鷹主編:《全球化與多元法律文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102、李林主編:《依法治國與和諧社會建設》,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
103、李林、王家福主編:《依法治國十年回顧與展望》,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
104、高全喜:《我的軛--在政治與法律之間》,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
105、高全喜主編:《西方法政哲學演講錄》,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
106、賀海仁:《誰是糾紛的最終裁判者--權利救濟原理導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107、高全喜:《何種政治?誰之現代性?--現代性政治敘事的左右版本及中國語境》,新星出版社,2007年。
108、李步云等著:《人權法的若干理論問題》,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
109、冉井富等主編:《法社會學》,中央黨校出版社,2007年。
110、李林主編:《依法治國與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111、李林主編:《中國法學3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
112、李林、胡水君編:《民主法治之道》,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
113、李步云:《論法治》,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114、李步云等編:《人權案例選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115、劉作翔等著:《法治的路徑——項目研究報告(2001-2006)》,山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
116、劉作翔:《我之法學觀——劉作翔文章選》,湘潭大學出版社,2008年。
117、賀海仁主編:《公益訴訟的新發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
118、李林等:《依法治國與憲政建設》,人民出版社,2009年。
119、李林主編:《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
120、李林主編:《立法過程中的公共參與》,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
121、胡水君主編:《法理學的新發展:探尋中國的政道法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
122、賀海仁:《無訟的世界——和解理性與新熟人社會》,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123、賀海仁:《我們都是少數人》,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
124、黃金榮:《司法保障人權的限度》,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125、夏勇主編、胡水君副主編:《法理講義——關于法律的道理與學問》(上下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126、李林:《走向人權的探索》,法律出版社,2010年。
127、李林主編:《新中國法治建設與法學發展60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128、李林主編:《依法治國與法律體系形成》,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年。
129、李林主編:《中國法治建設六十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130、李林主編:《少數人的權利》(上下冊),社科文獻出版社,2010年。
131、李步云:《我的治學為人》,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132、李步云:《論人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133、吳玉章:《民間組織的法理思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134、冉井富等:《比較法的新發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135、李林主編:《法治新視界:比較法的分析》,社科文獻出版社,2011年。
136、胡水君:《法律與社會權力》,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
137、冉井富主編:《北京律師藍皮書(2011年卷)》,社科文獻出版社,2011年。
138、黃金榮主編:《<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國內實施讀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139、夏勇:《文明的治理:法治與中國政治文化變遷》,社科文獻出版社,2012年。
140、賀海仁、黃金榮、朱曉飛:《天下的法:公益法的實踐理性與社會正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141、賀海仁:《法人民說》,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
142、胡水君:《內圣外王:法治的人文道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
143、王耀海:《唯物史觀的邏輯探要》,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3年。
144、王耀海:《制度演進中的法治生成》,中國法制出版社,2013年。
145、王耀海:《商鞅變法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
146、賀海仁:《小康社會的權利理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
147、王耀海:《馬克思主義法學的邏輯脈向》,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
148、賀海仁:《法理中國論稿》,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
【主要譯著】
1、羅馬什金、斯特羅果維奇、圖曼諾夫主編:《國家和法的理論》,吳大英、王家福等譯,法律出版社,1963年。
2、莫基切夫主編:《政治學說史》,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編譯室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年。
3、羅迪埃爾:《比較法概論》,陳春龍等譯,法律出版社,1987年。
4、哈特:《懲罰與責任》,張志銘等譯,華夏出版社,1989年。
5、尚邦:《法國訴訟制度的理論與實踐》,陳春龍等譯,中國檢察出版社,1991年。
6、伯爾曼:《法律與革命--西方法律傳統的形成》,高鴻鈞、張志銘、夏勇等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年。
7、諾內特、塞爾茲尼克:《轉變中的法律與社會》,張志銘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
8、昂格爾:《現代社會中的法律》,吳玉章等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
9、米爾恩:《人的權利與人的多樣性--人權哲學》,夏勇、張志銘譯,中國大百科出版社,1995年。
10、湯普森編:《憲法的政治理論》,張志銘譯,三聯書店,1997年。
11、亨金:《權利的時代》,信春鷹、吳玉章、李林譯,知識出版社,1997年。
12、波斯納:《法律的經濟分析》,蔣兆康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年。
13、徳沃金:《認真對待權利》,信春鷹、吳玉章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年。
14、伯頓:《法律與法律推理導論》,張志銘、解興權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
15、拉茲:《法律體系的概念》,吳玉章譯,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年。
16、霍維茨:《倫法院對正義的追求》,信春鷹、張志銘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
17、沃爾夫:《司法能動主義--自由的保障還是安全的威脅》,黃金榮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
18、奧康納:《法律的尊嚴:美國最高法院一位大法官的思考》,信春鷹等譯,法律出版社,2006年。
19、古特曼等:《結社:理論與實踐》,三聯書店,吳玉章等譯,2006年。
20、凱瑞斯編:《法律中的政治——一個進步性批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信春鷹譯,2008年。
21、奧爾特曼:《批判法學——一個自由主義的批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信春鷹譯,2009年。
22、安靖如:《人權與中國思想——一種跨文化的探索》,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黃金榮、黃斌譯,2012年。
23、阿維夏伊?瑪格利特:《記憶的倫理》,清華大學出版社,賀海仁譯,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