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中心的宗旨與任務
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中心是中國高層次的知識產權研究機構,成立于1994年9月,其宗旨是團結和組織我國在知識產權法律領域內的最優秀的專業人員,造就一批能與世界各國知識產權法律同行對話的我國第一流人才,對實踐中的知識產權法律問題及時作出正確回答,并針對我國立法與司法實踐中亟待解決的知識產權問題進行對策性研究,對整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施加積極影響。
中心自創建時起,即致力于國際視野下的中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完善與發展問題研究,緊密關注我國知識產權立法、司法和執法實踐中面臨的問題,為這些問題的解決提供理論支持和對策研究,承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務:
(1)結合我國在知識產權領域的立法、司法實踐,并比較國外有關經驗,正確闡述知識產權保護的有關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深入研究各種新情況與新問題,為有關法律的制定、修訂和完善提供充分可靠的理論依據。
(2)承接全國人大法工委、國務院法制辦、最高人民法院、國家科委、國務院知識產權辦公室、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版權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等機關或部門有關法律起草的工作和有關的課題研究;承接有關國際組織和有關團體、機構資助的有關對策性研究。
(3)收集、整理有關立法、司法與學術信息,組織全國性的專題研究,出版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的對策性研究報告及知識產權系列專著,加強與國內外有關組織、團體和個人的聯系。
(4)中心通過“知識產權上地論壇”以及組織各類學術研討會等學術活動與交流,積極為知識產權法學研究的理論和實務界精英搭建學術交流平臺,還積極通過中國-歐盟項目、中國-芬蘭、中國-日本等合作研究項目以及相關國際研討會,推動知識產權法研究領域的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擴大我國知識產權法研究的國際影響。
(5)中心通過各類學習培養途徑和機制,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乃至全國培養一批在知識產權領域內有影響的碩士、博士及博士后專業人才,充實我國的知識產權專業人才隊伍,充分發揮中心在知識產權研究與實務領域的學術影響。
二、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中心交流與合作伙伴
(一)國內交流與合作伙伴
1.司法機關
2.行政機關
3.教育機構
4.律師事務所
5.企業
(二)國際交流與合作伙伴
1.日本知識產權研究所
2.德國明斯特大學知識產權研究所
3.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
4.芬蘭漢肯經濟學院
5.芬蘭赫爾辛基大學
三、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中心專家
(一)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中心名譽主任 李明德
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中心主任 管育鷹
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中心副主任 唐廣良
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中心秘書長 張 鵬
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中心研究員 李順德
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中心研究員 張玉瑞
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中心研究員 周 林
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中心研究員 李菊丹
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中心研究員 楊延超
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中心研究員 張浩然
(二)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中心客座研究員(排序以姓氏漢語拼音為序)
曹 剛 最高人民法院
陳愛華 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董炳和 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
董 濤 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展研究中心
管榮齊 天津工業大學
和育東 北京化工大學文法學院
郃中林 最高人民法院
黃 暉 北京萬慧達律師事務所
郎桂梅 最高人民法院
李閣霞 煙臺大學法學院
李小武 清華大學法學院
李 艷 西北政法大學
劉麗娟 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
馬秀榮 最高人民法院
孟祥娟 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
芮松艷 北京知識產權法院
宋紅松 煙臺大學法學院
宋建寶 科技部知識產權中心
文 學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
吳偉光 清華大學法學院
謝東偉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
徐家力 北京隆安律師事務所
閻文軍 中國科學院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姚洪軍 上海政法學院
尹鋒林 中國科學院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原曉爽 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
張曉都 上海君合律師事務所
張小勇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法學院
趙啟杉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朱謝群 深圳大學法學院
通訊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沙灘北街15號
郵政編碼:100720
聯系電話:010-64054144
郵箱地址:ipstudie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