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中國法學博士后論壇"在法學研究所開幕
2014年10月12日,主題為"依法治國與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第五屆中國法學博士后論壇"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順利舉辦。本次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全國博士后管委會、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后管委會、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最高人民法院中國應用法研究所承辦,騰訊公司協辦。來自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中國法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湖南省人民檢察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央黨校、國家檢察官學院、上海交通大學、蘇州大學、重慶大學、北京政法職業學院、歐美同學會,以及最高法應用法學研究所、社科院法學所和國際法所、安杰律師事務所等部委、司法機關、高校和研究機構、律所等的專家、學者、博士后約120人參加了本次論壇。
論壇開幕式由法學研究所所長、學部委員李林主持,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信春鷹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李少平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李培林副院長分別致辭,三位專家從不同角度對依法治國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提出、目標、定義、核心要素、主要內容、重大意義、研究重點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并對相關問題的研究提出了有建設性的建議。他們還對本次論壇寄予厚望,并預祝論壇取得圓滿成功。更多>>
"第五屆中國法學博士后論壇"圓滿閉幕
2014年10月12日上午,主題為"依法治國與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第五屆中國法學博士后論壇"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順利召開。
在簡短而隆重的開幕式后,張文顯教授、付子堂教授、韓大元教授的專題發言,以及第一單元博士后交流專題就"依法治國與法學理論創新"的討論,均引起在座與會者的熱烈反響和討論,參會者踴躍提問、會場氣氛十分熱烈。
為更好地為眾多與會專家、學者和博士后創造可以充分表達觀點、開展學術討論的機會,下午的論壇議程在"依法治國與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這一主題下,設立了"依法治國與司法改革"分會場、"依法治國與經濟體制改革"分會場、"依法治國與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英文分會場、以及"互聯網法律問題研究"互聯網分會場,圍繞不同主題進行研討。
在"依法治國與司法改革"專題的分會場,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王振民教授、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李明德研究員擔任本時段主持人。最高法刑三庭劉靜坤法官、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于同志法官、四川省社科院法學所所長韓旭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程雷副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鄭曦講師、北京市延慶縣人民法院季鳳建法官分別圍繞"非法證據排除規則"、"輕微刑事案件快速辦理"、"辯護律師執業權利保障"、"看守所立法"、"偵查訊問制度"、"調解案件執行難"等焦點問題介紹了自己的相關研究成果。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研院院長高全喜教授、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熊秋紅研究員對發言博士后的相關研究進行了細致點評。更多>>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信春鷹致辭
首先,我在此衷心的祝賀第五屆中國法學博士后論壇的召開!之前的幾次我都參加過,確實感覺到法學博士后論壇每一次都有新進展。
本次論壇選擇了一個非常有現實意義的題目,即依法治國與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依法治國和國家治理現代化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來的,現在已經成為不同學術領域的研究對象。在我看來,國家治理和法治的關系最為密切:因為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學是治國的科學,研究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問題,法學責無旁貸。相信會有很多有見地的成果能夠展現出來。
國家治理是伴隨著國家產生就存在的一個古老的話題,也可以說國家就是為了治理而產生的。那么,國家怎么治理?不同的社會形態有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我們今天所要研討的國家治理是和現代化這個目標相聯系的,它的目標就是國家治理的現代化。對于現代化,不同的學術領域有不同的定義,一般認為有這樣幾個核心的要素,作為一種最新的文明狀態,它區別于以往的文明,主要表現在:一是知識的科學化和信息化;二是政治的民主化;三是經濟的工業化;更多>>
在"第五屆中國法學博士后論壇"的開幕致辭
李少平
(2014年10月12日)
各位專家學者、同志們:
"第五屆中國法學博士后論壇"開幕了。本次論壇召集廣大法學博士后圍繞"依法治國與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這一主題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探討,是一件非常有必要、有意義的事情。我謹代表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對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與會代表和同志們致以親切的問候!向一直以來熱情參與法學理論研究、積極支持法學博士后事業發展的各有關單位、專家學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黨的十八大對法治建設作出了重大部署,標志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進入一個重要和關鍵歷史階段。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法治建設發表了重要論述,為法學研究與司法實務工作指明了方向。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又提出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努力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保證審判機關、檢察機關能夠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切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更多>>
在第五屆中國法學博士后論壇上的講話
李培林
2014年10月12日
尊敬的各位博士后,各位專家,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
非常高興來參加第五屆"中國法學博士后論壇"。這個論壇已成為中青年法學家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也成為法學界的盛會和法學所的"名片"。今天,這么多著名法學家和中青年學者濟濟一堂,探討"法治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問題,也非常難得。我謹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對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
再過幾天,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將隆重召開,中央將研究和部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問題。因此,今年的論壇有其更加特殊的意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這一總目標的設計為法學研究和法治建設提出了新的時代性重大課題。更多>>
在第五屆中國法學博士后論壇上的閉幕致辭
陳 甦
今天,我們開了一個非常好的博士后論壇,就像我們的站長剛才說的那樣,是我們歷次法學博士后論壇中最好的一個。在論壇舉辦期間,我到主會場和分會場都聽了一下,給我的印象是,大家發言很踴躍,討論很深入,主題發言者闡釋系統深刻,主持者、評論人也點評精彩,相得益彰。
在開會期間我一直在想,我們為什么能夠開好這樣一個會議。我想,大概有這樣幾個原因:一是社會發展為學術發展包括法學發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時代背景,這次會議的召開離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召開不到十天時間,可謂恰逢其時。二是會議主題選得好,"依法治國與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這個主題既是當前社會的現實問題,也是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闡述的學術問題。三是與會人員的構成非常好,即是博士后論壇,論壇的主講人都是擁有博士后的知識體系和學術訓練,其見解自然不同一般;我們還請了很多卓有影響的學術大家作為主持人和點評人,大大增加了這次論壇的學術份量。更多>>
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標準
張文顯
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博士后青年朋友:
大家上午好!
我謹代表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向"第五屆全國法學博士后論壇"的勝利召開表示熱烈祝賀!特別是向作為這次論壇的主辦單位的法學所做出的貢獻表示感謝!
這次博士后論壇的題目設計非常大氣,把三中全會和四中全會結合起來,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在這樣一個時刻,題目設計的非常有意思。而且,從理論、制度和實踐的層面來講,這兩個題目也是有內在聯系和外在聯系的。三中全會以后,有各種見解,要談有一點新意的東西,確實非常不容易,尤其李培林院長、李少平院長、信春鷹主任幾位同志在這方面的思考都是非常深入的,我僅談幾點,供博士后朋友們參考,講的不合適的地方歡迎大家在后續發言中批評和指正。
國家治理現代化,實際上包括了國家治理體系、治理方式和治理能力三個方面的現代化,現在的標準提法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如果把十八大提出的"法治是治國理政基本方式"的判斷結合起來,應該是三個現代化,當然,也可以把治理方式融入到治理能力當中來。我一般講國家治理體系、治理方式和治理能力三方面的現代化,核心是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 ?a href="/zt/bsh5/201908/t20190829_4964148.shtml">更多>>
法治中國背景下的地方法治建設
付子堂
首先,我代表西南政法大學對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主辦的"第五屆中國法學博士后論壇"表示祝賀!同時,感謝李林所長的邀請!從某種意義上說,我也算是以博士后名義參加這次論壇,我是1999年進入武漢大學法學博士后流動站。對我來說,這次是非常好的學習機會。
我的發言題目是"法治中國背景下的地方法治建設",我想向各位老師和同行匯報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重視地方法治建設。
對法學界來說,最近三年可以說是非常關鍵的時期。2012年11月召開的十八大,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做出了重大部署,特別是強調把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按照這個邏輯,法學就是治國理政的學問。因此,對法學研究來講,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機遇。2013年11月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建設和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當然,更重要的是,10月20日馬上就要召開十八屆四中全會,將首次專題討論依法治國 更多>>
如何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
韓大元
我今天講的題目是"如何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為什么談這個問題呢?9月30號的文件里明確提出堅決維護憲法的權威,我個人覺得,比幾個體系更重要的一句話也許我們沒有注意,就是堅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我之前查了一下領導人或者黨的文件里對憲法權威是如何提出的,從50年代開始,我們提維護憲法權威,從1999年開始,到2007年十七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再到十八大,用的都是進一步樹立憲法權威,加了"進一步",現在,中央提出"堅決"二字,這句話在中國政治話語里有特定含義,就是不尊重憲法、破壞憲法、挑戰憲法,甚至向共和國的價值體系、國家根本制度包括對黨的合法性提出挑戰,都危及到憲法權威問題。9月30號的文件里明確提出堅決維護憲法的權威,我個人認為這是四中全會的核心精神,未來在國家治理現代化當中,在全面實施依法治國當中,核心的價值精神就是通過憲法來凝聚共識,通過憲法來解決中國社會面臨的重大的國家核心問題,通過憲法進一步理順國家治理各方面體系,因此,維護憲法權威、尊重憲法、回歸憲法、讓憲法發揮作用是四中全會以后中國法治道路重大的變化,這個變化也是延續了50年代開始到90年代,并一直到今天執政黨對憲法深刻的 更多>>
目 錄
第一部分 依法治國與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1、法治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張文顯
2、國家治理現代化基本問題研究——江必新
3、依法治國與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李林
4、努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奮斗目標——莫紀宏
第二部分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一)依法治國與法學理論創新
1、領導干部憲法意識影響因素測評——彭輝
2、完善行政立法中的公眾參與機制——廉高波
3、行政執法之監督鏈條缺漏及其完善研究——鄧聯繁
4、社會救助法治化的邏輯起點——朱勛克
5、淺析城市社區治理中的"群眾參與"理論——劉小妹
6、中國環境法學研究的現狀及評介——劉洪巖
7、蘇聯檢察機關垂直領導制建立史考略——兼談對中國的啟示——田夫
8、蘇俄刑法知識中國化及其反思——焦旭鵬
9、加速轉型期中國兩類腐敗犯罪的發展趨向與治理方略——陳磊
10、中國古代公案文學的現代法治價值及限度——戈含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