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法學》
基本信息:史探徑著
ISBN 978-7-5045-6441-2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
全書共36.6萬字,330頁。定價:32元。
作者簡介:
史探徑(1925-2005),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特聘教授,中華全國總工會法律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律師協會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專業委員會顧問、中國社會科學院老年科學研究中心理事。曾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和多項勞動、社會保障法律、法規的起草討論工作,主持國家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社會保障法研究》,合作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項目《中國人權建設》,參加法學研究所有關人權理論、經濟法理論、法律體系構建、詞書編撰等十多項重要課題的研究和寫作工作。其研究領域為勞動法、社會保障法和社會法,出版專著1部,主編著作4部,參加合著40余部,發表論70余篇,總計300余萬字。其中,專著《勞動法》獲得1992年北京市勞動學會十年優秀科研成果專著類一等獎。
內容簡介:
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學系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教材之一,本書為我國第一部有關社會法的教材,也是作者的遺作。本書對社會法及其范圍內諸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制度框架和基本理論知識作了簡明扼要的介;回顧并反思了社會法制建設的歷程;客觀介紹了人們關注的社會熱點、難點、焦點問題;對所展現的各類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探討了問題的解決方法。
"注重研究"是本書內容的基本特色,如作者針對對社會上存在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研究探討了這些問題的解決辦法,提出了具體而又切實可行的制度解決方案。本書反映了作者一貫嚴謹、低調的學術風格,從本書最初定名為《社會法概論》,而未按教材慣例定名為《社會法學》之中可見一斑;又如,我國教育和住房的法律制度尚未健全,有關資料比較欠缺,作者自認為"對之缺少研究",因而"未將其列入本書范圍"。社會法是相對于公法、私法而言的一個法的門類或領域,常稱之為第三法域。目前,我國學界對社會法的研究尚未達到使之構成一個全面、完整學科知識體系的程度,對許多重要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尚存在很大爭議,如其包涵的范圍界限就不是很明確。作為社會法學的重要研究成果,本書填補了我國社會法學領域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本書主要目錄
導論
第一編 社會法基本理論
第一章 社會法出現的實踐和理論淵源
第二章 社會法的概念、性質和特點
第三章 社會法出現的歷史進程及其作用和前景
第四章 社會法的任務、立法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第二編 勞動法
第五章 勞動法概述
第六章 世界勞動立法
第七章 中國勞動立法
第八章 勞動就業和職業培訓制度
第九章 勞動合同制度
第十章 勞動保護制度
第十一章 勞動爭議處理制度
第十二章 罷工立法探討
第三編 社會保障法
第十三章 社會保障法概述
第十四章 世界社會保障立法
第十五章 中國社會保障立法
第十六章 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第十七章 社會醫療保險制度
第十八章 社會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
第四編 工會法及其他法律
第十九章 世界工會運動和工會立法
第二十章 中國工會運動和工會立法
第二十一章 社會團體立法
第二十二章 消費者權益保護立法
參考書目
后記